重阳节,又称登高节,老年节,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。“九”数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

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。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。同时,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、重阳馍、糍粑重阳糕、菊花酒、菊花汤、菊花菜的饮食习俗。

 

节日起源

 

重阳节始于远古,形成于春秋战国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重阳节发端于远古祭祀活动;春秋时期,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;汉朝时期,据说汉高祖刘邦爱妃戚夫人的侍女并被赶出皇宫流落民间,将重阳节饮宴、赏菊等风尚传入民间。受道教思想的影响,自汉代起重阳节有了求寿,追求长生的习俗;魏晋时期,重阳日有了饮酒、赏菊的做法;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;到明代,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,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,以畅秋志,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。

 

 

节日风俗

登高

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,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早在西汉,《长安志》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。

 

 

赏菊饮酒

重阳佳节,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汉代就己有了菊花酒。晋代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,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。

 

 

佩茱萸

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。茱萸入药,可制酒养身祛病,插茱英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茱萸香味浓,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并能消积食,治寒热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,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,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

 

 

簪菊花

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除了佩带茱萸,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习俗,唐代就已经如此,历代盛行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,这是头上簮菊的变俗。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赠佩带的。

 

 

吃重阳糕

重阳糕亦称“花糕”,汉族重阳节食品,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。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,不过蒸糕要小一点,糕要薄一点。以米粉、豆粉等为原料,发酵,更点缀以枣、栗、杏仁等果馕、加糖蒸制而成。为了美观中吃,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,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(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),这样制成的重阳糕,香甜可口。

 

 

浏览量:0
创建时间:2024-10-12 14:21

节日科普 | 九九重阳节

新闻咨询

NEWS